【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意思介绍】“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出自《汉乐府·陌上桑》,是一首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与智慧的民歌。这句话出现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是描写其他男子在看到罗敷美貌后的反应,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貌的关注和男性对女性的觊觎心理。
一、原文节选
>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 女子欲何之?
> 问其名何氏,
> 为谁家之妇?
>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罗敷年几何?’
>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 罗敷前致辞曰:‘使君一何愚!
>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二、意思解析
这句话“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意指:那些原本打算回家的人,因为看到罗敷的美貌而感到懊恼和愤怒,于是都停下脚步,坐在那里观看罗敷。这句诗生动地刻画了当时人们对罗敷美貌的痴迷与羡慕,也反映出男权社会中女性被物化、被欣赏的现象。
三、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汉乐府·陌上桑》 |
句子 |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作者 | 不详(汉代民歌) |
时代背景 | 汉代,反映社会对女性美貌的关注 |
字面意思 | 回家的人因罗敷美貌而产生怨恨,停步观看 |
深层含义 | 表现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美貌的痴迷与物化 |
文学价值 | 展现古代民间诗歌的生动性与讽刺意味 |
社会意义 | 揭示当时男女地位差异与审美观念 |
四、结语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虽短短八字,却深刻揭示了汉代社会对女性外貌的关注以及男性对女性的窥视心理。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彩描写,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中关于性别、权力与美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