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鸡鸣狗盗与战国四君子哪位有关】在历史典故中,“鸡鸣狗盗”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低微的技能或不光彩的行为。但这个成语背后,其实与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贵族人物密切相关,他就是“战国四君子”之一——孟尝君。
成语“鸡鸣狗盗”的来源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故事讲的是孟尝君门下有三千食客,其中有一位名叫“鸡鸣狗盗”的人,虽然能力平庸,但关键时刻却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记载,孟尝君被秦王扣留后,他的门客中有人能学鸡叫骗开城门,有人能装狗偷出珍贵的玉璧,最终帮助孟尝君脱险。因此,后人用“鸡鸣狗盗”来形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在危急时刻派上用场的技能。
与“战国四君子”的关系
战国四君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齐国的孟尝君。他们以礼贤下士、广招门客而闻名,是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政治力量。
在这四位君子中,“鸡鸣狗盗”这一成语直接与孟尝君相关。正是由于他门下的各种人才,包括那些被称为“鸡鸣狗盗”的人,才使得他在关键时刻得以脱身。
总结表格
成语 | 鸡鸣狗盗 |
出处 | 《史记·孟尝君列传》 |
含义 | 形容低微的技能或不光彩的行为 |
与哪位战国四君子有关 | 孟尝君 |
故事背景 | 孟尝君被秦王扣留,门客中有人学鸡叫骗开城门,有人装狗偷玉璧,助其逃脱 |
战国四君子 | 信陵君(魏)、平原君(赵)、春申君(楚)、孟尝君(齐) |
通过这个成语,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文化中对“人才”的重视,也看到了“鸡鸣狗盗”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智慧。虽然这些技能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关键时刻却可能成为救命的关键。这也反映了孟尝君善于用人、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