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登门访士翻译及注释】一、
“齐桓公登门访士”是一则古代历史故事,讲述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寻求贤才,亲自登门拜访隐士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齐桓公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胸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故事中,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决定寻找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来辅佐国家。他不拘一格地招揽人才,甚至亲自前往乡野拜访隐士,表现出极高的诚意和谦逊态度。这种行为不仅赢得了士人的敬重,也为齐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国富而民安,何以成之?” | 齐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让国家富裕、百姓安定,应该怎么做?” |
管仲对曰:“君欲富国,当先得士;士得,则民自安。” | 管仲回答说:“君主想要使国家富裕,首先要得到贤士;贤士得到了,百姓自然会安定。” |
桓公曰:“然则吾何以得士?” | 齐桓公说:“那么我该如何得到贤士呢?” |
管仲曰:“当以诚心待之,勿轻视其位,勿拒其言。” | 管仲说:“应当以诚心对待他们,不要轻视他们的地位,不要拒绝他们的意见。” |
桓公乃命左右曰:“凡有贤者,皆召之。” | 齐桓公于是命令身边的人说:“凡是贤能之人,都要请来。” |
于是,桓公亲往乡野,访隐士之贤者。 | 于是,齐桓公亲自前往乡间,拜访那些隐居的贤人。 |
有一士,名曰鲍叔牙,隐于山林。 | 有一位贤士,名叫鲍叔牙,隐居在山林之中。 |
桓公至其家,叩门而入,执其手曰:“吾愿得子之助,共治天下。” | 齐桓公来到他家,敲门进入,握住他的手说:“我希望得到您的帮助,共同治理天下。” |
鲍叔牙感其诚,遂出仕,辅桓公以兴齐。 | 鲍叔牙被他的诚意感动,于是出山为官,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强盛。 |
三、注释说明
词语 | 注释 |
齐桓公 |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五霸之一,以贤明著称。 |
管仲 | 齐桓公的重要谋士,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
鲍叔牙 | 贤士,后成为齐国重要官员,与管仲交好。 |
登门访士 | 指国君亲自到贤士家中拜访,表示尊重与诚意。 |
乡野 | 指偏远地区或乡村,常用于形容隐士居住的地方。 |
隐士 | 不愿出仕、隐居山林的贤人。 |
四、启示与意义
“齐桓公登门访士”的故事告诉我们:
- 尊重人才是强国之本:齐桓公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离不开他对人才的重视。
- 真诚是赢得人心的关键:齐桓公的谦逊与诚意打动了隐士,使其愿意出山相助。
- 贤臣辅政,国家昌盛:管仲、鲍叔牙等贤臣的辅佐,使齐国由弱变强,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人物或历史背景,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