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哀父母什么意思】“哀哀父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父母的深切思念和悲痛之情。这个词语出自《诗经·小雅·蓼莪》,原意是形容子女对已故父母的哀思与怀念,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小雅·蓼莪》 |
字面意思 | “哀哀”表示悲伤、哀痛;“父母”指父亲和母亲 |
引申意义 | 表达对已故父母的深切思念与悲痛之情 |
使用场合 | 常用于文学、诗词、祭文等正式或感性的语境中 |
情感色彩 | 悲伤、敬重、怀念 |
二、详细解释
“哀哀父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原文为:“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为此下民,哀哀父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哀悼之情。后人常用“哀哀父母”来抒发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尤其在丧葬仪式或纪念文章中较为常见。
该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孝道文化的核心思想,也反映了人们对亲情的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三、用法示例
1. 诗句引用: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2. 现代应用:
- 在追思会上,人们常用“哀哀父母”来表达对已故长辈的怀念。
- 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渲染悲情氛围,增强情感表达。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哀哀父母”的关系 |
恩重如山 | 父母恩情深厚 | 与“哀哀父母”同属孝道主题 |
望子成龙 | 父母期望子女成功 | 侧重期望,非直接表达哀思 |
孝感动天 | 孝心感人 | 强调行为,而非情感表达 |
五、结语
“哀哀父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孝道文化与情感寄托。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对父母的感恩与怀念依旧深刻。无论是通过文字、言语还是行动,我们都应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传承这份温情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