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不沾泥下一句】“十指不沾泥”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原句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但“十指不沾泥”并非出自此诗,而是后人根据诗意总结出的一句俗语,常用来形容读书人或官员不接触实际劳动、不了解民间疾苦。
一、原文出处与含义
“十指不沾泥”最早见于民间谚语或文学作品中,用来讽刺那些只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劳动实践的人。其下一句常见的说法是:
> “五谷不知味”
意思是:十个手指没有沾过泥土,对五谷杂粮的味道也不了解,形象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
二、总结分析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非郑板桥原诗,属民间俗语或后人总结 |
原意 | 形容不接触劳动、不了解百姓疾苦的人 |
下一句 | “五谷不知味” |
含义 | 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漠视和缺乏实践经验 |
现代意义 | 警示人们要深入基层、关注民生、脚踏实地 |
三、延伸思考
在现代社会,“十指不沾泥”这一说法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市民,如果长期脱离劳动、忽视生活实际,就容易陷入空谈理论、脱离群众的误区。因此,鼓励更多人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基层生活,是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十指不沾泥,五谷不知味”不仅是一句生动的俗语,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位,都应保持对生活的感知力和对人民的关怀之心。只有真正贴近土地、贴近人民,才能做出有温度、有深度的决策与行动。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句的历史背景或现代应用,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