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所立刘协史称什么】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民不聊生。董卓作为当时权倾朝野的军阀,在废黜少帝刘辩后,于公元189年拥立汉灵帝之子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东汉王朝的进一步衰落,也拉开了三国时代序幕。
刘协虽为皇帝,实则沦为董卓手中的傀儡,朝政大权尽归董卓掌控。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等继续控制朝廷,刘协始终无法真正掌握政权。直至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才逐渐恢复中央权威,但刘协依旧处于被操控的地位。
以下是对相关历史信息的总结:
董卓所立刘协史称什么?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刘协 |
年号 | 初平、兴平、建安(在位期间) |
在位时间 | 公元189年—220年(实际权力受董卓及后来的曹操控制) |
史称 | 汉献帝 |
背景 | 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刘协为帝 |
权力状况 | 实际为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等人控制,无实权 |
结局 | 220年,曹丕逼迫刘协禅让,东汉灭亡 |
总结:
董卓所立的刘协,历史上称为“汉献帝”。他是东汉末代皇帝,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长期受制于权臣,最终在曹魏建立后退位。这一时期的历史动荡,反映了东汉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