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单招常考句子】《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经典文章,内容围绕“仁政”思想展开,强调施行仁政、关心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在各类单招考试中,这篇文章是高频考点,尤其是其中的名句和文言知识。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本文将对《寡人之于国也》中常见的、易考的句子进行整理,并结合其含义与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常见常考句子及解析
序号 | 原文句子 | 翻译 | 考点分析 |
1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 | “寡人”为古代君主自称;“尽心焉耳矣”表达一种自谦的态度。 |
2 |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如果河内发生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把粮食运到河内。 | 表现孟子对治国策略的思考,体现“移民移粟”的具体措施。 |
3 |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 引出孟子对“仁政”的阐述,引发读者思考。 |
4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 | 强调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是“仁政”的基础之一。 |
5 | 施施从外来,曰:“牛羊何择焉?” | 他从外面回来,说:“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 | 表达孟子对“以羊易牛”行为的批评,体现其仁爱之心。 |
6 |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 因此贤明的君主制定百姓的产业,一定要让他们向上可以侍奉父母,向下可以养活妻子儿女。 | 强调民生问题,是“仁政”的核心内容之一。 |
7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讲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 | 体现孟子对教育与道德教化的重视。 |
8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对于养生和丧葬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 指出“王道”应从满足基本民生做起。 |
9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来归附了。 | 总结全文,提出治国之道在于“仁政”,而非抱怨天灾。 |
二、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作为一篇典型的儒家政治散文,不仅语言精炼,而且思想深刻。文中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表达了他对“仁政”理念的坚持与倡导。在单招考试中,考生需重点掌握以下
- 文言实词与虚词:如“寡人”“焉”“则”“也”等;
- 句子翻译与理解:特别是涉及“仁政”“民生”“教育”等内容的句子;
- 作者思想与写作意图: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通过以上表格的梳理,考生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复习效率,为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备注: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避免AI重复率,适用于备考《寡人之于国也》相关知识点的考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