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桃花庵歌》是明代才子唐寅(唐伯虎)所作,全诗以桃花为主题,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首联“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桃花图景,桃花坞、桃花庵、桃花仙层层递进,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这里的“桃花仙”并非指真正的神仙,而是诗人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象征着远离世俗喧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
颔联“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进一步刻画了桃花仙人的生活状态。他不仅种植桃树,还以桃花换取美酒,过着自给自足而又逍遥自在的日子。这种生活方式充满了诗意,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简单而纯粹生活的向往。
颈联“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描述了诗人沉醉于花与酒之间的情景。“花前坐”、“花下眠”这两个动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在这两句中,“花”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情感寄托的对象,它陪伴诗人度过清醒与醉意交织的时光。
接下来的两句“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则从时间维度上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意识到人生如梦,日升月落,花开花谢,周而复始,而自己也在这循环往复中渐渐老去。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选择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
随后四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通过对比的方式,明确表达了诗人对于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他认为,与其为了功名利禄低头哈腰,不如安贫乐道,在花香酒韵中度过一生。这里,“富者趣”代表的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荣耀,“贫者缘”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一种不受物质束缚的精神自由。
再往后两句“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再次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富贵如同站在平地上俯瞰万物,而贫贱则像是身处云端遥不可及。然而,诗人却认为这种差距并不重要,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所在。
最后两句“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即使处于贫穷的地位,也可以拥有闲适的生活态度,而那些拥有车马财富的人却往往忙于奔波,不得安宁。这种反差让诗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尾联“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面对别人的不解甚至嘲笑,诗人毫不在意,反而为自己能够看透世事而感到自豪。他借用历史典故指出,即使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最终也不过是一抔黄土罢了,唯有那些与自然相伴、享受当下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综上所述,《桃花庵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佳作,更是一篇富含哲理的人生宣言。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