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巧克力囊】一、
“卵巢巧克力囊”是医学上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多发于育龄女性,主要由子宫内膜组织异常生长在卵巢上形成囊肿,因囊肿内容物呈暗红色,类似“巧克力”液体而得名。其常见症状包括痛经、性交疼痛、不孕等,严重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月经逆行、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MRI以及腹腔镜探查等手段。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及病情严重程度综合判断。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卵巢巧克力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英文名称 | Ovarian Endometrioma |
常见人群 | 育龄女性(15-49岁) |
发病原因 |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月经逆行;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等 |
典型症状 | 痛经、性交疼痛、不孕、下腹坠胀感 |
诊断方法 | 妇科超声、MRI、腹腔镜探查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如激素类药物)、手术治疗(囊肿剥除术) |
是否影响生育 | 可能导致不孕,需及时干预 |
复发风险 | 高,尤其未进行有效治疗或术后管理不当者 |
预防措施 | 规律月经周期、避免多次人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
三、注意事项:
卵巢巧克力囊并非肿瘤,但具有一定的恶变风险,需定期随访。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建议尽早治疗,以提高受孕几率。同时,心理压力大、生活不规律也可能加重病情,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控制也十分重要。